为适应时代要求,实现中医药信息现代化,江西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4月创办了计算机系,2007年在此基础上成立计算机学院,2025年更名为智能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始终秉承江中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院现有教职工74名,拥有博士学位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合计占比超过80%,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江西省高等学校金牌教师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青年井冈学者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示范性实验中心2个,校级教学标兵3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人。
学院开设了7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高班)),拥有两个全日制硕士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电子信息(专业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教学成果获国家二等奖。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江西省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共9门。在校生1800余人。
学院积极推进中医药和信息技术相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医药信息学、医学人工智能、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等研究方向,拥有医学仿真实验室、医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和计算机医药应用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基地和平台。学院获批江西省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江西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各1项。
近三年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均有斩获,共获国家级竞赛类奖项30余个,省级竞赛类获奖115个,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学校名列前茅,且就业质量高,专业对口率高,多数在IT企业、医院、医疗机构、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智能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将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医工融合的人才培养,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添砖加瓦。